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從小家、大家到國家——娃哈哈的“家”文化

2012年11月27日 16:11   來源:新華網   

  家在哪里事業就在哪里 

  “小家”的榮辱是與“大家”的發展緊緊相連的。在享受著公司優待的同時,娃哈哈的員工也時常思忖著如何為“發展大家”出一份力,如何在“安家”的同時實現“樂業”的理想。 

  現任集團黨委書記的吳書記,23年前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公司那時只是個小小的校辦企業,第一次來的時候都找不到地方”,回憶著與娃哈哈邂逅的情境,吳書記不禁莞爾。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校辦廠,卻在25年間,發展成為年營收678億元的飲料帝國。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樹起的一個個里程碑,同樣也是吳書記事業發展過程中不可磨滅的記憶。這其中,兼并杭州罐頭食品廠,可謂是吳書記進入娃哈哈以來第一次親身經歷的重大事件。

  娃哈哈廠區圖(新華網 劉牧平攝) 

  1991年,娃哈哈決定兼并資不抵債的杭州罐頭食品廠,這種“小魚吃大魚”的決策在當時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罐頭廠的老員工更是對這條“小魚”嗤之以鼻。為盡快恢復生產,宗慶后當即搭起了兩條生產線,讓罐頭廠的員工和娃哈哈的員工來一次產量PK。“似乎是為了證明什么,當時我們真的是卯足了勁,就是想讓罐頭廠的員工知道,你們認為辦不到的事情,我們娃哈哈人就是要做出來給你們看”,吳書記回憶道。或許正是因為每個員工都如吳建林這般憋著一股勁,娃哈哈的生產線平均每天產出一萬個生產單位,擺在眼前的數字讓罐頭廠老員工心悅臣服,兼并后不到三個月,罐頭廠全線恢復生產。 

  這之后,吳書記又經歷了投建涪陵分公司、擴張全國生產基地、抵御達能“入侵”等等重要事件。能親身參與這些歷史事件并在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他感到深深的自豪與滿足。被問及為何他能始終堅持艱苦奮斗、與企業共度難關時,吳書記坦言,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宗總本身就是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他的不懈努力時常鼓勵著員工認真經營自己的事業和前途;此外,公司也有良好的職業發展通路,“每個娃哈哈人都知道,只要用心耕耘,公司肯定會給予最大的回報,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夢起航的地方 

  除了安居樂業,人往往還懷揣著自己的理想。娃哈哈無疑是一個能給夢想插上翅膀的地方。

  企業發展研究院的李院長就在娃哈哈實現了自己宏大的理想。1995年,李院長研究生畢業,擇業時他毅然選擇了娃哈哈,因為他覺得這個誓要將民族工業進行到底的企業似乎牽引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某種渴望。來到娃哈哈不久后,李院長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研發項目——非常可樂。據他介紹,當時四五個年輕的研發人員聚集在一起,自行查閱資料,在摸索中嘗試著添加配料、熬煮可樂。“每天嘗多少次可樂都數不過來了,只記得喝得太多胃十分難受,但一想到也許馬上就能研發出國人的第一罐可樂,就又覺得充滿了干勁”,雖然是一段艱苦的歲月,但李院長如今回憶起來卻掩不住笑意。投入研發兩年后,非常可樂終于投產,市場熱烈的反應讓李院長感到“很是帶勁”。 

  產品研發的艱辛不言而喻,但值得慶幸的是,宗慶后始終堅持讓娃哈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據李院長透露,宗慶后投入到研發新產品上的資金沒有上限,只要能研發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宗總都會不遺余力的支持。正是有了宗慶后的這份堅持,娃哈哈才能給“李院長們”搭建起實現夢想的舞臺。 

  比起李院長“創造民族品牌”的大夢想,灌裝工人姚福平的夢想似乎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他的兒子長到兩歲多時,卻還一直不會喊爸爸媽媽,直到去年才檢查出患有聽力障礙。得知此事后,小姚所在的部門第一時間組織捐款籌得一萬多元,宗慶后也主動拿出一萬元,用于孩子的治療。就在不久前,孩子終于叫出了第一聲“爸爸”,“高興,說不出的高興”,提到那一幕時,小姚似乎又重新陷入了當時的場景。隨后,他抿了抿嘴,給我們透露自己的小愿望:“努力工作,多賺點錢,把孩子的病治好!”采訪結束后,看著小姚匆匆趕去工位的背影,仿佛看到有一天,他憑著自己的辛勤工作,實現了心中小小的夢想……

(責任編輯:張欣瑜)

分享到:
商務進行時
商務地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圖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手機看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