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河北興隆縣六道河鎮北坎子村,溫泉康養項目——興隆北京山谷迎來了休閑旅游熱潮,京津等地游客紛至沓來,在此泡湯療養,休閑度假,讓這片四面環山的青幽谷地充滿了歡聲笑語。
“興隆北京山谷一期占地370畝,以溫泉、康養、醫養為主題,主要針對北京、天津城市人群,讓他們能夠遠離城市喧囂,到此呼吸負氧離子極高的新鮮空氣,享受天然溫泉入戶泡浴的溫馨,使其身心得以放松。由于項目定位精準,服務業態完備,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開業一年便接待游客超7萬人次,綜合經營收入達1800萬元以上。”該項目經營部門負責人許永立說。
興隆縣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局長馬海燕介紹,興隆縣通過打造京津周邊最佳旅游目的地,促進興隆休閑旅游躍升為支柱產業,2024年興隆縣累計接待游客501.57萬人次,綜合收入19.36億元,較2022年分別增長96.8%和162%。
興隆縣地處京津唐承四城市中間地帶,縣城距四市中心距離均在120公里以內,是承德市唯一一個與京津接壤的縣份。全縣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氣溫21℃,比京津地區平均低10℃。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1.25%,縣城年均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個左右,景區景點內超過1萬個。2019年被命名為全國第三批、河北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連續6年入選“全國最美縣域榜單”。近年來,興隆縣為了將區位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休閑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在規劃設計、項目引進、社會參與等方面做足了功夫。
為了防止盲目發展旅游業,造成先天不足,興隆縣在強化頂層設計和推進科學規劃上下功夫,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不動搖,精心謀劃了“一心兩軸兩帶七區多點”的旅游發展格局,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由一般產業邁向主導產業。近3年時間投資5億多元,新改建國省干線100余公里,打通全縣17個景區交通堵點,使得5個特色小鎮和38個旅游村實現高效聯通。同時投入資金2.5億元,建設縣級游客服務中心2個、旅游驛站6個、旅游廁所138座,為全域接待體系的完善打下了基礎。來此自駕游的北京市民李曉偉表示:“興隆雖然處于燕山深處,但這幾年,鄉村旅游公路修得非常不錯,一路開車,一路看景,我們一家人幾乎每年都來,非常愜意。”
要讓休閑旅游業跨越發展,龍頭帶動、項目支撐是重要柱石。縣里通過內引外聯,廣泛招商,成功引進了中旅、中電建、中冶、阿那亞、榮盛、中景信等一批戰略投資者,總投資256億元,重點打造10個大型文旅康養綜合體。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鄉村旅游景區16個,其中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5個、2A級景區2個。除了壯大常規旅游,還催生了“湯泉美學+康養、醫養”等產業新模式。其中阿那亞·霧靈山項目依托旗下的瀾也酒店和托管民宿,去年累計接待游客超5.9萬人次,綜合收入超4600萬元;中冶紅石郡項目面向京津購房人群,配套建設業主食堂、體檢中心、書屋等多種業態,重點提供集養老、避暑、度假于一體的社區康養服務,現已入住京津戶籍人員超4000人。剛剛天氣轉暖就來此旅居的天津老人張春來告訴記者:“來這里旅居,生態環境好,氧氣含量足,對老年人增強心肺功能非常友好,我和老伴每年都會到此住上小半年。”
要讓全域旅游成為強縣富民的重要引擎,提高城鄉群眾的參與度非常重要。興隆通過全域旅游與優越的山水資源、豐富的生態休閑農業、多樣化美麗鄉村樣板、多群體的休閑度假需求“四個方面的融合”,促進廣大鄉村成為接待百萬休閑度假游客的重要打卡地。據初步估算,全縣群眾參與旅游業投入的資本已經超過20億元,其中僅鄉村旅游民宿就開發出客房8000余間、床位2萬余張,旅游直接從業人員1.1萬人,帶動間接就業達4.5萬人。興隆青松嶺鎮花市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合告訴記者,花市原來就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山間果樹村,通過縣鄉規劃引領,村里將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林果資源與別致的農家院落有機結合,家家戶戶發展農家樂旅居業態。截至目前,全村已有近百戶人家從事鄉村文旅產業,每到旅游旺季,全村每天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僅此一項,就為該村每戶增收5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