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票根經濟”這一新興概念在消費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一支“生力軍”。它圍繞電影票根、演唱會票根、景區門票根等展開經濟活動與商業模式,雖看似微不足道,卻蘊含不小潛力。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個性化、情感化產品需求增長。“票根經濟”作為新興業態,將戲劇演出、藝術展覽、體育賽事、交通出行等產生的票根,與其他消費門類聯動,拓展了消費的空間。去年上海博物館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了眾多觀眾,博物館周邊商圈創新嘗試購物、餐飲、停車等優惠聯動,帶動多領域消費超百億元。
目前,“票根+”旅游、文化、娛樂等多個產業深度融合,使消費不再局限于單一環節或單一領域,將原本分散、獨立的消費場景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消費生態,提高了消費市場的活力。以旅游景區為例,景區可以通過聯動電影票根、演唱會票根給予優惠和免票待遇,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增加游客消費頻次,帶動景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票根經濟”帶來了新商機,但目前多依賴政府補貼和商家讓利,如何讓短期流量變為長效發展動能?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出臺針對“票根經濟”相關行業或企業的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有效引導企業參與到“票根經濟”的鏈條中來。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經營者依托大數據等手段構建精準用戶畫像,創新融合消費的形式,強化優惠力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的優惠和服務,持續創造消費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