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殷秀峰詳解大飛機四大疑問:為何造?難在哪?國產化?安全嗎?

2018年05月09日 18:4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5月9日,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商飛新聞中心主任殷秀峰發表主旨演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相成/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9日訊(記者 李方) “我們要像造鐘表一樣來造大飛機,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世界級的大飛機品牌。”中國商飛新聞中心主任殷秀峰今日表示,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商飛通過十年初創期,進入了成長期這樣一個新階段。  >>>點擊進入專題 

  十年來,中國商飛初步掌握了大飛機研制規律、研制方法等關鍵核心技術;初步形成支線客機、中短程窄體客機、中遠程寬體客機的產品譜系;初步建立人才、技術、管理等能力基礎;初步帶動基礎學科、航空工業等一批相關產業發展。

  5月9日,“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第二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殷秀峰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對備受關注的大飛機安全性、國產化等問題進行深入解答。

  為什么要生產大飛機?  

  殷秀峰說,大飛機是國家意志、國家戰略、國家名片,也是國家品牌。

  從市場來看,需求十分強勁。據商飛預測,未來20年全球新機交付量37049架,價值48235億美元。中國新機交付量6218架,價值8037億美元。2016年,我國人均乘機0.35次,美國約為2.56次。

  殷秀峰表示,現在飛機這一塊是短板,中國要做強國一定要有先進的制造業,大國一定要有大飛機。

  大飛機到底難在哪?  

  航空制造業被稱為“現代工業之花”,而“大飛機”更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復雜高端產品的代表,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據悉,上世紀40年代以來,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2家商用飛機主制造商研制過88款噴氣式客機,其中有53款飛機進入市場但未能盈虧平衡,被迫退出市場;28家主制造商未能渡過成長期,退出歷史舞臺。最終,全球只剩下4家商用飛機主制造商。

  殷秀峰總結說,民機的特點是周期長,投入高,同時回報也高。它屬于商業行為,具有極大的投資風險。例如,空客A380研制成本高達107億美元,波音777最終研制成本比最初估計的55億美元多了60億美元。

  另一方面,民機設計高度復雜,一輛汽車大概有7000個零件,而一架飛機的零件數量一般為400萬個,圖紙有7萬多張,管線有200多公里長。

  殷秀峰舉了一個直觀的例子:“我們ARJ21支線飛機取得適航證時,符合性驗證報告中國民航局批準了3148份,一共30多萬頁,光報告就有十層樓高。”

  大飛機安全嗎?  

  “大家非常關心我們國產飛機的安全性,實際上飛機要通過適航。”殷秀峰表示,安全性實際上是飛機制造商最為關注、最優先考慮、最基本的準則。

  安全水平怎么計算?殷秀峰說,假如一架飛機有100個系統或者100種可以造成機毀人亡的故障狀態,那么每個系統或者每個狀態造成機毀人亡的概率在設計的時候必須達到10的負9次方。由于設計制造原因引起的機毀人亡的概率為10的負7次方。從而保證百萬飛行小時的安全水平。“飛機安全是有保障的,適航的標準是我們最低安全水平。”

  大飛機是否國產化?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大飛機國產化問題,一些人質疑,國產大飛機是否只是造了一個殼,或只是進行組裝?

  對此,殷秀峰表示,C919可以清晰地看到總體設計,系統設計,空氣動力設計,包括飛機各個設備之間的接口,包括標準的規范,都是由商飛來承擔的。同時,飛機的總裝,營銷,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都是由商飛負責的。

  “我們飛機的試飛是由中國的試飛員來飛的,適航證是由中國商飛持有的。我們交付航空公司之后,我們作為主制造商,要對飛機的全生命周期承擔責任。最關鍵的是,這個飛機的品牌是我們自己的。”

  據了解,十年來,商飛自主研發了三款飛機——第一款是ARJ21新支線飛機,訂單453架,累計交付5架;第二款是C919大型客機,2017年首飛成功,轉入試飛取證階段,訂單815架;第三款是CR929寬體客機,目前處于初步設計階段。

  “我們要跨過成長期,真正邁向世界一流航空企業。”殷秀峰說。

(責任編輯:王婉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圖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殷秀峰詳解大飛機四大疑問:為何造?難在哪?國產化?安全嗎?

2018-05-09 18:4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