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社會廣角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寫簡歷海投,嘗試"一周CP"……現在年輕人脫單都這么拼了?

2020年10月05日 07:13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5日電 (林琬斯)近年來,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國慶返鄉(xiāng)的主題已變成催婚大會。因“被相親”而離家出走、為逃避父母的相親安排而選擇留守工作地等新聞不時挑動年輕人的神經。

  抗拒相親,似乎成了年輕人身上的一個標簽。不過,在相親市場中,還有部分年輕人毫不掩飾對相親的渴望。十一黃金周期間,中新經緯記者采訪了多名有相親意愿和經歷的年輕人,一起來聽聽他們的相親故事吧!

  相親也要KPI

  周末,小美坐在咖啡廳里修改自己的“簡歷”。一張A4紙上鋪滿了小美的個人經歷:27歲、國外TOP大學碩士畢業(yè)、年收入30萬、父母名下均有公司等信息。另外,小美5張精修自拍躍然紙上,引人注目。

  她制作簡歷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為了相親。“大家都很忙的,誰會花時間了解你?把時間花在刀刃上,簡歷是最基本的社交通行證。有什么硬性條件也要大膽甩出來,彼此是什么樣的,趁早心里有數。”

  2018年,小美留學回國,入職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平常工作繁忙,連下班后的時間也貢獻給了公司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工作上注重效率的小美認為相親也要高效,她給相親制定的KPI是“每周與至少一名男生互遞簡歷”。

  對于“相親簡歷”,大部分男生表示不滿,覺得自己像被明碼標價的商品,便將小美拉黑,但也有一個男生甩出更加精致的簡歷,這讓小美瞬間刮目相看,好感倍增,“有挑戰(zhàn)性,是我喜歡的類型”。

  男生的家庭背景與個人能力與小美不相上下。小美心動了,對男孩的好感度飆升至90%,遂約線下見面。

  共進晚餐后,小美發(fā)現,背景匹配度再高,倆人交談也并不來電。而且,因為工作原因,小美需要到各地出差,兩人也漸漸淡了聯系,淪為好友列表中的透明人。“比起門當戶對,互相喜歡,這種感覺更重要。”小美感嘆。

  渴望一場“包辦愛情”

  “我爸居然給我拒了一場相親邀請,看來我得不動聲色地讓他知道我可能需要相個親。”小金的朋友圈引來大學同學的圍觀:“你才23歲,急啥?”

  2020年,剛畢業(yè)的她一頭扎進北京的傳媒行業(yè),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男同事,小金平均一周與不到3名男性對話,更別說脫單。小金不禁感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認識更多的男生。”

  2019年,珍愛網發(fā)布《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到23歲,近半數95后擁有相親經驗。

  離家2000公里,也遠離老家的關系網,小金的父母覺得她還年輕,有選擇的余地,而小金卻比誰都渴望“包辦愛情”。

  近年來,一些“相親鄙視鏈”的文章時常刷屏,這也讓自嘲為“三無人員”(沒房沒車沒戶口)的小金感到幾分焦慮。直接擊中她的,是北京玉淵潭公園的一場相親會,一位大媽手上的A4紙寫著:“1998年出生女孩、身高168cm、常青藤大學畢業(yè)、北京土著、收入穩(wěn)定、家里兩套房。”

  “這樣的女孩還缺對象?”小金在感到不解的同時也對自己在相親市場上的“行情”充滿了擔憂。

  與小金的父母不同,小穎的爸媽嘴上說著不著急,實際上每次拜佛都要替女兒求姻緣。大學畢業(yè)就考上家鄉(xiāng)公務員的小穎光在去年一年就相了30次親。豐富的相親經歷也讓她總結出了經驗:老師、醫(yī)生與公務員,這三個職業(yè)堪稱相親場上的“香餑餑”。不過,盡管如此,身為別人眼中“香餑餑”的小穎至今仍未成功脫單。

  從24歲到29歲,父母托親戚朋友介紹的相親對象年齡從比小穎年長5、6歲,到比她年輕1、2歲。

  對于相親,小穎的態(tài)度是“不嫌多”,她認為,親戚朋友介紹相親的優(yōu)勢就在于利用豐富的人生閱歷,幫自己規(guī)避婚戀風險。

  花5元嘗試“一周cp”

  1999年出生的柏霖是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他自述在談戀愛上零經驗,此前最接近脫單的時刻是“玩游戲時組的官配cp(情侶配對)”。

  作為每天都在做項目的工科男,柏霖的交友圈子并不大,身邊的女生寥寥無幾。最近,學校舉辦了“一周情侶”交友脫單活動,在室友的慫恿下,柏霖花了5元報名參加,“愛情不是你想買就能買,若5元能夠換來一段緣分,那也很值得了。”柏霖表示。

  據了解,在“一周cp”活動中,工作人員會根據參與者的喜好為其匹配cp,雙方共同完成一周不同主題的打卡任務,破冰并互相了解對方,兩人可以從朋友做起,也可以隨時推進交往進度。“如果有感覺,7天結束后可以繼續(xù)交往,如果不來電,也可以隨時分手,沒有壓力。”柏霖向中新經緯記者介紹道。

  匹配結果出爐后,柏霖和校友小橘組成了“一周cp”,“盡管是通過介紹認識,但我們更注重精神層面的交流,和把物質條件擺上臺面的相親還是有些不同的。”

  一開始,小橘認為,打著“一周cp”的名頭難以付出真實的情感,但和柏霖的交談讓小橘改變了想法。他們一起上課吃飯,分享中意的音樂,他們一起“吃雞”,也互相傳過照片,彼此成為對方生活中的調味劑。

  活動開始后的第4天,柏霖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兩人每天完成著群主發(fā)出的情侶任務,也逐漸成為了這次活動里堅持到最后的幾對之一。“其實,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我們勇敢向前邁出了一步,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xù)。”柏霖說。(中新經緯APP)

  (應采訪對象要求,小文、小穎、小美、柏霖、小橘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孫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