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都要深入團組參加討論、審議,與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圍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包括五大發展理念在內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內涵不斷豐富,實踐不斷深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推進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斗爭,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為深刻學習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我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五年兩會足跡進行了系統梳理,以饗讀者。
一二三四五看懂大布局
一、一個“中國夢”的偉大愿景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二、“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三嚴三實”的政治要求
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領導干部要把深入改進作風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襟懷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做到臺上臺下一種表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越界、越軌。
四、“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
我們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并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五、“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面,加快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
——2013年3月4日,習近平參加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擺在突出位置。
——2016年3月13日,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協調
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打贏這場硬仗
推動城鎮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協同推進各領域改革,努力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方面體制機制。
——2014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拿出思路舉措,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問題的解決,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要善于抓重點、攻難點,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
——2017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綠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要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2017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開放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希望上海的同志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深入探索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
——2013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抓住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帶來的機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2014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做好對外開放這篇大文章,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聚焦商事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開放創新制度、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等,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共享
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建設資金要向民族地區傾斜,讓民族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
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013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讓民族地區群眾不斷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參加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
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建設資金要向民族地區傾斜,讓民族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
——2017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五年兩會上的十大金句
1、依法治國
各級黨政機關和每一位領導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于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從嚴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部署。要把嚴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3、脫貧攻堅
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4、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5、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
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深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6、廣開進賢之路
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7、生態文明建設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8、民族團結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9、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系上海發展的大問題。要持續用力、不斷深化,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10、兩岸關系
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只要做到這一點,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