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能源廣角】微電網釋放大能量

2025-05-15 06:2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能源廣角】微電網釋放大能量

2025年05月15日 06:24   來源:經濟日報   

  可持續的能源保障,是南極科考的重要支撐。不久前,我國在南極秦嶺站建設的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正式交付使用,標志著中國極地科考邁入綠色低碳能源新時代。這一突破不僅是全球極地科考領域的里程碑,更彰顯了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新能源在環境惡劣場景使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極能源供給長期面臨運輸難、儲存險、污染重的困局,新能源是如何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呢?南極秦嶺站通過整合100千瓦風力發電系統、130千瓦光伏發電系統、30千瓦氫能系統、300千瓦時低溫儲能電池系統、部分柴油發電系統,形成“風—光—儲—氫—荷”多能互補的微電網,突破了極端環境下的清潔能源供給瓶頸。這不僅降低了南極科考經濟成本,也為全球極地科考減排提供了中國方案。

  極地環境能夠用上規模化新能源系統,離不開智能微電網技術。它就像隱藏在龐大肌體中的毛細血管,雖不起眼,卻至關重要。傳統電力系統好比一條條寬闊的“主動脈”,從發電廠到變電站再到千家萬戶,能源單向流動,穩定卻稍顯笨重。一旦遇到極端天氣、設備故障,可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大面積停電事故。而且,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大量分布式風光能源涌入電網,它們“脾氣”難測,時有時無,傳統電網有點“消化不良”,接納能力有限。

  這時候,智能微電網應運而生,它是一套小型智能化電力系統,可以不依靠大電網實現自給自足。就算大電網有個“頭疼腦熱”,微電網也能“獨善其身”,保障用電。靈活性是微電網的一大亮點,它能根據不同場景調整。在偏遠海島,沒有大電網覆蓋,微電網能靠太陽能、風能等點亮海島的夜晚,支持漁業生產。在工業園區,微電網能精準匹配企業用電需求,企業省了電費,電網也優化了負荷。此外,微電網通過高效整合多種能源形式實現新能源就地利用,不僅能夠減輕大電網調節壓力,還能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延緩或減少上級電網投資。

  為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有效支撐“雙碳”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印發《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鼓勵各地結合應用場景,因地制宜建設智能微電網項目。

  未來一段時期,微電網建設將重點聚焦三大場景。

  在電網末端和大電網未覆蓋地區,建設一批風光儲互補的智能微電網項目,提高當地電力供應水平。在偏遠山區、草原牧區、邊疆海島等電網末端地區,以及大電網暫時無法覆蓋的村落,電力供應常常是個難題。通過智能微電網建設,偏遠地區也能用上充足、穩定的電力,不僅能提高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還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能源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設一批源網荷儲協同的智能微電網項目。當前一些區域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的壓力越來越大。通過提高微電網自調峰、自平衡能力,提升新能源發電自發自用比例,可有效緩解大電網調節和消納壓力,也為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商業模式提供了發展空間。

  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開展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零碳園區、零碳工廠是重要發展方向,智能微電網通過多能源組合和智能管理,在故障時自動切換備用能源,可提高園區供電可靠性。通過高效利用新能源,并根據市場價格和需求智能調整能源使用,不僅能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也能大幅減少碳排放量。

  當然,微電網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技術上,維護起來較困難,與傳統電網互聯互通復雜。經濟上,建設成本高,大規模應用有壓力,缺乏科學及時的價格信號和成熟商業模式,讓一些企業和投資者望而卻步。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儲能成本在逐年下降;主管部門也在積極制定標準、完善政策,為微電網發展鋪路。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智能微電網助力下,能源供應會更加穩定、清潔和高效。(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