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電影與演出市場持續火熱,多元文化消費場景與各類支持政策共同發力,滿足不同群體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也為各地假日經濟注入了新動能。
電影市場供給豐富
今年“五一”檔電影類型豐富,場面宏大的動作片以及情感細膩的現實題材齊頭并進。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5月3日18時40分,2025年“五一”檔內總票房(含預售)突破5億元。
現實題材影片表現亮眼,《水餃皇后》聚焦單親母親逆境創業,情感共鳴強烈;《獨一無二》改編自法國高分電影,講述聽障家庭故事,吸引年輕觀眾。IP電影熱度不減,《哪吒之魔童鬧!访荑第三次延期,其IMAX版本持續吸引家庭觀影。
政策優惠點燃觀影熱潮。今年,國家電影局聯合金融機構和在線電影票務平臺,預計全年合計投入不少于10億元觀影優惠補貼,持續開展“周末一起看電影”等促銷活動。此外,國家電影局還聯合鐵路、民航以及“愛達·魔都”號國產大郵輪等,圍繞“跟著電影游中國”“跟著電影去旅游”,打造電影主題列車、航班和郵輪航次,為游客們打造“海陸空”沉浸式光影之旅。
電影市場紅紅火火,但仍需關注內容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下一步,還要在挖掘細分賽道市場潛力、開發周邊衍生產品、促進電影與文旅行業融合發展方面持續發力。
演出撬動文旅消費
“五一”前后,多地出現演唱會、音樂節熱潮,成為文旅經濟新增長點。平臺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預計將超百場,觀眾人數將超200萬人次,預計帶動酒店旅游消費超20億元,平臺演唱會、音樂節專享景區門票產品訂單同比上漲近1倍,形成“3小時演出撬動72小時消費”的聯動效應。
越來越多文化和商業街區植入互動性強的演繹內容,將文旅體驗融入日常生活。上海、成都等地通過“演藝+商圈”“票根經濟”等模式延長消費鏈條,聯動餐飲、酒店提供深夜服務,提升消費黏性。
年輕人愿意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據美團旅行報告,“95后”年輕用戶在美團搜索音樂節相關產品同比提高107%。音樂節等展演經濟帶熱酒店、景點門票“提前訂”,其中提前8天以上預訂酒店、景點門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不少年輕游客在旅途中的即時性消費需求也十分強烈。
為滿足消費需求,美團旅行上線“跟著演唱會去旅行”專題活動,針對“五一”期間國內熱門音樂節、演唱會目的地,為游客提供“演唱會附近爆款酒店、省心民宿”“演唱會附近熱門景點”“演唱會周邊超值獨家線路”等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帶火“五一”文旅經濟。
國產IP持續升溫
“五一”期間,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迎來新一輪客流高峰,通過沉浸式互動演繹,游客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豐富了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
從《哪吒2》帶火四川宜賓哪吒文化景區,到《唐探1900》取景地山東樂陵影視城的人潮涌動,再到西安《長恨歌》實景演出的一票難求,文旅深度融合不僅為節假日經濟注入新動能,更通過情感連接、文化賦能和體驗升級,構建起消費長紅的生態體系。
“跟著影視作品打卡熱門景點,說明游客熱衷于互動式與體驗式旅游!比A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殷杰表示。這一趨勢在“五一”假期表現得尤為明顯,游客不再滿足于靜態觀賞,而是積極參與實景劇游、角色扮演等創新業態。
這個假期,一批國產IP以“谷子經濟”帶動文體商旅融合發展。近年來,得益于中國網絡文學、動漫、游戲、影視等產業的高速發展,諸如《哪吒》《原神》等高質量國產文化IP不斷涌現,為谷子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內容支撐。從“谷子店”到IP聯名活動,國產IP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傳播的消費體驗,不僅成為年輕人文化消費的“新寵”,更成為城市商業創新發展的縮影。
“當前,數字經濟和文化消費深度融合,文化市場正經歷從內容供給到感情共振的轉型。優質文化IP的高黏性和廣泛輻射性使衍生消費市場迅速擴展,為文化市場注入新動能。以國產IP重塑文化消費,將是未來文旅業發展的重要切口!遍單募瘓F公共事務副總裁王晨表示。(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