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是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當前金融機構加力提升服務質效,引導資金資源向“三農”傾斜。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末,涉農貸款余額為51.88萬億元,同比增長8.9%;2025年前兩個月新發放的普惠型涉農貸款平均利率降至4.52%。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金融業支持“三農”的重點工作。
“金融機構要傾力保障糧食生產各個環節、各類主體的信貸需求。聚焦糧食生產、加工、運輸、儲備等全產業鏈環節,強化糧食生產主體擴大產能等重點任務,加強信貸產品創新,有效滿足種糧主體信貸需求,助力保障糧食全產業鏈安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玲紅說。
農業發展銀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今年加大了支持糧食生產的力度。截至2025年3月末,農發行支持春耕備耕累計投放貸款1447.9億元。累計投放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資料貸款323.99億元,支持種子、化肥等農資供應,助力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科技項目,保障春耕備耕順利進行。
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農村商業銀行積極為農業生產提供金融服務。北京農商銀行聚焦科技農業和種業振興,打造“科技+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模式,加大“銀農直聯”、“數字京村”平臺、“三資”管理數字化工具等的推廣運用,優化種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強化農業科技領域資金支持。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龍港農商銀行推出“農資貸”“種糧大戶貼息貸款”等特色產品,確保信貸資金優先向涉農領域傾斜。截至3月末,累計投放支持春耕備耕貸款589筆,貸款金額5572萬元。
為持續提升金融服務“三農”質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扎實做好2025年“三農”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銀行機構要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和農業經營主體的需求,進一步豐富優化金融產品,優化授信審批流程,在貸款利率、貸款期限、還款方式、擔保條件等方面提供更適配的金融服務,加力發展“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授信模式。
在政策指導下,農村中小銀行通過數智化手段積極創新。浙江農商銀行系統轄內文成農商銀行創新推出“新農指數”貸款模式。“‘新農指數’是我行推出的新型農業主體評價指數。我行根據‘新農指數’推出專屬信貸產品——新農數智貸,配套央行再貸款優惠資金,設立專項信貸額度,根據個體評分給予對應授信額度,支持經營主體通過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專利權、綠色食品有機認證、碳匯價值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并將利率定價和經營主體個體評分掛鉤。目前我行通過新農數智貸發放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5.05%,較之前下降約1.5個百分點。”文成農商銀行業務部門負責人陳菲菲說。(經濟日報記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