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時代新征程,重慶如何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
記者: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時,要求重慶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手抓深化國企改革,一手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過去一年,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取得哪些進展和成效?
胡衡華: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闡明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和時代使命,極大提振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與考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一脈相承,彰顯了始終如一重視、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的鮮明態度,蘊含著對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殷切期待。近一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關鍵支撐和重要力量,支持民營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促進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重點在持續增強“四個力”上下功夫。
一是產業支撐力。我們著力引導民企參與構建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支持民企拓市場、抓技改、推新品、擴產能。去年,民企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占全市總產量的55.9%,重慶生產的智能手機全部來自民企,民企對先進材料產業的貢獻度達到60%。
二是創新驅動力。我們著力支持民企融入全市科技創新布局,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小微科技企業孵化行動,支持民企參與重大技術攻關、投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去年,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型企業、民營專精特新企業分別增長16.7%、19.3%、37.9%。
三是開放帶動力。我們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優勢,實施“百團千企”“渝車出海”等計劃,推動重慶民企把產品賣到國外、生意做到全球。去年,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民企突破4000家,民企進出口占同期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5%以上,成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重要支撐力量。
四是市場競爭力。我們深入開展民營企業“龍頭引領”行動、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支持民企加快產品迭代、品牌打造、服務升級,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去年,全市有9家民企入圍中國民企500強、7家民企入圍中國制造業500強、4家民企入圍中國服務業100強。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重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呈現出“五個高于”的良好態勢:一是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6.2%,高于全市GDP增速0.5個百分點;二是民營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1%,高于全市2.9個百分點;三是全市科創指數100強民企的研發費用總額同比增長25.8%,高于全市12個百分點左右;四是民營企業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7.4%,高于全市3.4個百分點;五是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1%,高于同期全市固投8個百分點。目前,重慶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超過40%的固定資產投資、接近50%的稅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量、90%以上的新增就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記者:重慶如何統籌抓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胡衡華:2月21日,重慶召開深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貫徹落實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結合重慶實際,制定形成了“1+N”的政策工具包。“1”,就是出臺《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N”,就是針對民營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要素保障、權益保護、助企紓困、親清政商關系等問題,出臺了若干專項政策,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重慶是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這幾年,我們緊扣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堵點卡點,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努力讓民營企業投資更安心、創業更專心、發展更放心。具體實踐中,我們在政策措施上用力、在服務企業中用心、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上付諸行動,著力優化“三個環境”。
一是市場化環境,重在公平高效。從破除地域保護和市場分割入手,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辦法,修訂招投標條例,定期面向民企發布“項目清單”“投資清單”,集中清理廢止或修訂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文件309件,努力讓企業享公平、市場增活力。這個過程中,我們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四川協同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探索,創新推行市場準入“異地同標”,實現了兩地企業營業執照跨省域“互辦互發”“一日辦結”。
二是法治化環境,突出規范有序。陸續出臺《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10多部法規規章,迭代打造“信用重慶”升級版,建立健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行為清單,嚴格規范各類涉企行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努力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比如,去年我們啟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綜合集成跨部門跨領域執法監管事項,執法事項綜合率達到71.9%,降低涉企檢查頻次20%以上,縮減辦案時間50%以上。又比如,我們強化民企信用賦能,把企業信用分為ABCD四個等級,實施“信用越好、檢查越少”的分級分類監管模式,有效保證了監管執法效能最大化、干擾最小化。
三是國際化環境,彰顯開放包容。依托開放通道和平臺優勢,主動對接RCE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完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幫助民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以制度型開放為例,我們加快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創新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放大“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有力帶動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貿易投資、工程承包、產品出口。
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就是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讓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記者:重慶在深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要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請問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胡衡華: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時,賦予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要求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民營經濟是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生力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強,重慶經濟才會強。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高地,是重慶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建設“六區一高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支撐。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強化政策引領、提升服務質效、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高地。
一是支持民營經濟在產業升級中大展拳腳。推動民企深度嵌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鼓勵有條件的民企發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支持民企參與打造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集群,持續增強民企內生動力、發展活力。
二是支持民營經濟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優勢。圍繞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組建產業聯盟和產學研對接平臺,引導優勢民企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支持民企牽頭實施重大重點研發專項,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化,讓民企在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大顯身手。
三是支持民營經濟在擴大投資中擔當作為。重慶在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儲備了很多好項目,民營經濟參與的機會多、空間廣。我們將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創新基礎設施REITs、PPP新機制等投融資方式,讓民企在渝投資有產量、有增量,聚合形成民間投資的更大流量。
四是支持民營經濟在提能增效中乘勢而上。我們將以實施新時代渝商“十百千萬”培養工程為引領,構建優秀企業家梯度培育體系,壯大新一代渝商隊伍,推動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