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由市級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實行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包保制,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并多次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面對面、零距離傾聽企業家對西寧發展的建議,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隨著一批知名企業相繼落地,當地營商環境優化進入“快車道”。
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制度基礎,西寧市陸續出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施辦法》《西寧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西寧市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制定政商交往規范、加強監督、建立企業服務機制,打造更加透明、高效、廉潔的政商互動模式,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營造公平公正發展環境。
“我們主要生產氮肥和復合肥,政府在減碳增效項目上給予了幫助和支持。”甘河工業園區青海云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工藝副總工程師許志強說。
“企業提交申報資料,無論資料是否齊全我們都會在24小時內給予答復,并由一線工作人員到企業實地核查現場,對于改進措施和核查情況給出意見,這樣企業會更清楚需要改進哪些設施、補交哪些資料,我們柜臺收到現場反饋后及時幫企業辦理審批手續。”西寧市農林水務科工作人員李欲曉說。
西寧市創新機制,推出“政企直通車”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平臺直接向政府反映問題,政府則會在規定時間內給予答復和解決。此外,西寧市還試點“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企業遇到困難時,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響應并提供支持,以增強政府服務能力。
“親清政商關系是政府與企業健康交往的根本,在與企業接觸過程中,要積極行動、靠前服務,在項目審批、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領域,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龍錫洲表示,企業也應依法依規經營,秉持誠信理念,杜絕通過不正當途徑謀取私利,唯有政府和企業都做到清正廉潔,方能構建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
西寧市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印發《西寧市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為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交往劃定了清晰界限。
“通過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凈化政治生態、改善營商環境等系列制度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不僅有助于協調社會秩序、激發市場活力,更是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青海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杜青華說。
西寧市以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抓手,對標對表國內先進,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政策制度體系,納稅、獲得電力等領域步入全國“第一方陣”,不動產登記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營商環境便利度連續5年保持青海全省第一。 (經濟日報記者 石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