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走進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拖”)的東方紅農耕博物館,中國一拖黨委副書記蘇文生指著一臺陳舊笨重的履帶拖拉機說。
1958年,“東方紅”大功率履帶拖拉機在中國一拖下線,這臺凝聚著無數人努力、汗水與夢想的“鋼鐵巨獸”,拉開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序幕,開啟了“耕地不用牛”的時代。
洛陽一拖是共和國農機長子,其發展歷程是中國農機發展歷程的縮影,它記錄了中國農機工業從零起步、發展壯大、轉型升級的歷程。
從東方紅履帶拖拉機、8擋小四輪拖拉機,到動力換擋、無人駕駛拖拉機,再到如今的無級變速、大馬力智能拖拉機,中國一拖緊跟時代需求,護航中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挺立時代潮頭,一拖不斷創新滿足需求。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農機裝備生產線一景。經濟日報記者張曉攝
“在鄉村全面振興背景下,我們擔負起農機裝備制造補短板的重任。”蘇文生表示,公司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聚焦農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要零部件“卡脖子”難題、國產化產品替代升級等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陸續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機產品。
難題就是課題,一拖逐步破題。
我國丘陵山區多,由于地塊細碎,坡多埂多,面臨著有機難用、無機好用的困境。
“可實現折腰轉向,轉彎半徑小;雙向駕駛,掉頭作業靈活;整機重心低,安全性高??”說起公司的一款新產品,中國一拖技術質量部部長劉道欽贊不絕口。他表示,中國一拖自主開發的東方紅50-80馬力以及90-100馬力丘陵山地拖拉機,尤其適用于丘陵山地等特殊作業環境,填補了國內丘陵山地專業型農機的產品空白。
如今的一拖生產車間內現代化流水線井然布局,自動搬運機器人、智能制造生產線、數字化操作系統……在生產線盡頭,每隔3分鐘就有1臺東方紅拖拉機下線。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輛農機即將裝配完成。經濟日報記者張曉攝
今日多元化、智能化、綠色化、全球化的一拖,技術向新,推動產品上新向好。
未來,中國一拖將充分發揮在農機裝備研發與制造方面的優勢,在農業機械化的征途上,一拖人將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