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草茂羊肥生態美

2022年07月14日 05:26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李琛奇 陳發明

  祁連山下的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面積最大的縣,6.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戈壁、雪山、草原、冰川、濕地等多種自然景觀,擁有獨具特色的邊疆風光。

  肅北縣境內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馬鬃山北山羊省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著雪豹、巖羊、鵝喉羚、北山羊等174種野生動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2種。依山向東而行,離縣城60多公里處,是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西大門”扎子溝檢查站,董萬濤與同事們堅守在這里。

  “我們一個班5個人,半個月輪換一次,主要負責保護區入口的24小時值守檢查和生態資源日常巡護。”董萬濤是扎子溝檢查站站長,常年奔走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保護區內。國家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增強,“保護區內基本沒發生過盜采盜獵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案件,群眾也積極參與保護,不少管護員都是當地牧民。”董萬濤說。

  近年來,肅北縣持續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區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草原巡護,草原生態平衡得到有效維護。隨著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項目的深入實施,肅北縣補播改良草原10萬畝,治理毒害草2萬畝,免耕補播牧草6萬畝,維修草原圍欄1.8萬米,保護一般性濕地10萬畝。近3年,肅北縣縣域大氣質量穩步提升,地下水環境質量達標率100%,全縣地表水水質優良指標達到Ⅱ類標準。

  68歲的牧民扎布娃就是生態紅利的受益者。2009年,在草原上放牧大半輩子的扎布娃,帶領全家搬到了肅北縣城黨城灣鎮的小康樓。“過去多養牛羊才能多掙錢,現在國家政策好,牧民控制草場載畜量,在四季草場輪牧,我們老兩口每人每年有3萬多元的草原獎補資金。”扎布娃告訴記者,自己家有60多頭牛,平時放到牧場,自己則在縣城住,過兩天去看一下,“草原是牧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只有保護好生態,才能讓后人繼續幸福生活”。

  畜牧業是肅北縣的傳統基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當地以生態發展為抓手,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保障牧業發展,堅持設施養殖和草原畜牧業發展并重,圍繞肉羊、肉牛、駱駝等優勢產業布局,打造了“縣有重點企業、鄉有種養基地、村有合作社”的產業發展格局。

  32年前,邵瑞林從甘肅會寧縣到肅北縣打工,從做木工轉向搞養殖,現已是當地養殖大戶。“剛來時,這一片都是戈壁灘。大風一刮,地窩子里到處是土,飯都沒法做,很多人待不住就走了。”邵瑞林養殖場所在的黨城灣鎮城北村,如今已是綠樹環繞、生機盎然。2000年前后,邵瑞林引進小尾寒羊并養殖成功,其養殖場目前存欄近3000只羊,去年出欄量超1萬只,銷售額達1500萬元以上,今年他又新建了一座養殖暖棚。收入上去了,邵瑞林還在縣城買了房。作為一名新居民,邵瑞林早已愛上這座祁連山下的小城,“生態環境好,縣里各項設施變化大,農牧民生活也越來越便利”。

  近年來,肅北縣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全縣107戶、323人已脫貧,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去年,肅北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21元,同比增長6.8%;農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90元,同比增長9.7%。 (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 陳發明)

(責任編輯:馮虎)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草茂羊肥生態美

2022-07-14 05:2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