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這仨縣貧困戶易地搬遷 精準度趕得上“繡花”了

2017年09月13日 19:07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制圖/鄭萌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江瑞

  幾年之內,全省近2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要確保不漏搬、不錯搬、不搬錯,并不容易。

  而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河南將精準識別程序由原來的6步細化為11步,自2016年以來,已累計開展識別工作6次。

  【“繡花”功夫】

  確保不漏搬、不錯搬、不搬錯

  信陽市羅山縣高店鄉地處淮河灘區,65歲的村民黃子付,兩個女兒均已出嫁,自己去年剛做過胃部手術,原本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難戶。

  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環境里跳出,到新地方開始新生活,讓黃子付內心充滿希望,他在門口貼上了對聯:“承黨恩建設家園,蒙政德入住新房。”

  搬進新家后,老伴兒被鄉里聘為小區保潔員,每月能領工資,日子很快就好了起來。

  看著新家,黃子付回想起了原來住的家,“房屋檁子斷了倆,用樹樁撐著,每逢下雨,外邊下,里邊漏,淮河一漲水,屋里就進水,土坯墻一泡就垮。現在多好呀,做夢也沒想到有這福氣。”

  黃子付家能夠及時受益,原因之一是得益于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就是堅持以“繡花”的功夫實施“精準搬遷”,確保不漏搬、不錯搬、不搬錯。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進行錄入標記工作,確保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標注搬遷對象、計劃搬遷對象和實際搬遷對象三份名單一致,堅決防止“該搬未搬”“搬了不該搬的”或“搬誰是誰”問題。

  【搬遷誰】

  嵩縣的“四個優先”

  嵩縣地處豫西山區,全縣深山區占國土面積的95%以上,貧困人口有90%以上分布在深山區。2017年,嵩縣計劃搬遷2564戶9200人。

  對于精準搬遷,嵩縣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首先是選準“遷出區域”,由扶貧部門牽頭,對照《河南省全面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辦法》規定的遷出區域條件,結合嵩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分布情況,分鄉包片核實,科學合理選定遷出區域,并在鄉(鎮)、村公示。

  誰可以優先搬遷?嵩縣堅持的是“四個優先”,即遷出區域內整自然村搬遷優先,地質災害易發區優先,土坯房、危房戶優先,鰥寡孤獨等特困戶優先。

  此外,工作人員把搬遷戶姓名、遷出地點、遷入地點、安置房戶型、后續產業扶持等信息都錄入了扶貧部門數據庫,一戶一個“二維碼”,做到“一戶一檔”,數據信息一目了然。

  【搬到哪】

  新縣因人制宜

  2017年度28個集中安置點開工率100%,已完成工程量65%,9月底前可全部完工,10月底前可全部實現入住,兩年基本完成“十三五”搬遷任務……這是新縣給出的易地扶貧搬遷進展。

  如何讓搬遷安置地點能夠精準契合每一家每一戶?新縣把分類安置當作了主要方式。

  新縣發改委方面介紹,在規劃布局上,當地堅持因人制宜、分類安置,嚴格落實“四靠”要求,對有勞動能力且自愿進城的,靠近縣城安置,確定安置點2個。

  對不愿外出務工但有就業需求的,靠近產業集聚區安置,確定安置點1個。

  對沒有離鄉意愿或自身條件差的,靠近集鎮和中心村安置,確定安置點29個。

  對有意愿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的,靠近旅游景區安置,確定安置點7個。

  而對無集中安置意愿的,則與房地產去庫存結合,綜合考慮其自身條件和搬遷住房標準,推行分散安置,共安置463戶2084人。

  【“搬遷+”】

  欒川用足旅游優勢

  地處豫西伏牛山區的欒川縣,是秦巴山區扶貧開發重點縣。

  欒川縣發改委方面介紹,實現搬遷群眾穩步脫貧,是易地扶貧搬遷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當地結合旅游優勢,因村施策帶動發展了特色農業,研究探索“搬遷+”的模式,讓老百姓實現長遠穩定增收。

  其中,利用扶貧部門科技扶貧、金融扶貧、到戶增收、雨露計劃等扶持措施,一些地方引導搬遷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特別是在重渡溝、合峪、石廟、叫河等有旅游資源的鄉鎮,鼓勵引導搬遷群眾從事鄉村旅游項目。

  在三川、冷水、白土等有特產資源的鄉鎮,當地則是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從事玉米糝、核桃、柿子、土特產深加工項目,積極引導行業扶貧資金向產業發展傾斜。

  【搬得準】

  精準識別程序細化至11步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如何精準識別,我省將精準識別程序由原來的“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六定”6步,進一步細化為“選定搬遷區域、公布搬遷條件、普查篩選搬遷對象、群眾申請、入戶核實、村民小組評議、村委復議公示、鄉(鎮)復核公示、縣(市、區)審批、省轄市審核、省抽查確認”11步,提高識別精準性和可操作性。自2016年以來,我省已累計開展識別工作6次。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