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陳果靜)“今年我最關心的是如何與地方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委書記別必雄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他現在最關心的是農業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實踐中我們感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面臨著許多挑戰和考驗,需要突破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協調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別必雄認為,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必須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建立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的政策支撐體系。
同時,改革農業補貼和農業保障機制也是他關心的話題。別必雄認為,現行農業補貼政策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他建議將生態循環農業納入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專項,建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要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的力度,這也是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涉及的內容。“但農村金融仍然是金融創新中最薄弱的環節。”別必雄建議,全面推廣“兩權”抵押貸款,探索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同時,建立農村金融評價指標,對積極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此外,還應優先支持涉農企業上市融資,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等。
在調研中,別必雄還發現,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要完善高標準農田整治機制。“現在,財政對‘三農’投入總量大但高度分散,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嚴重分離。”他建議,從源頭上對涉農資金進行整合,完善高標準農田整治機制,實行“誰種田誰整理”;同時完善管理辦法,國家只管驗收標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整治。
代表委員小資料:
別必雄,男,漢族,1962年1月出生,湖北仙桃人,在職碩士研究生文化(2006年6月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湖北省荊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黨校第一校長。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