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的改革開放,既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也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認識的革命和思想的革命。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思想解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在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因此,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能貧窮,那就要解放生產力,就要改革開放。
第二,“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小平同志強調,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么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應該說,我們四十多年經濟改革的目標任務,就是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
第三,“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這三個領域的偉大思想解放,是連在一起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怎么解決貧窮?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首先是市場主體的發展和壯大,必須正確認識量大面廣、不斷涌現的非公有制經濟。實際上,黨對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從“尾巴論”轉向“補充論”,發展到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有機組成部分論”,再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再到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因此,我們要以思想的不斷解放、認識的不斷深化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
正是由于黨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作用和地位認識的不斷深化,才有了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才使得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了“456789”的地位。即:民營經濟創造了40%的進出口,貢獻了50%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新就業崗位,占了我國90%以上的企業數量。
“456789”也顯示了民營企業的潛力和差距,今后,我們要以政策的真正落實,法律的平等保護推動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第一,落實好中央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兩會”,部署的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主要有三大政策:一是增值稅減稅政策,包括降低稅率、擴大抵扣、留抵退稅、加計抵減;二是降低社保費率政策;三是所得稅優惠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第二,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要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二是創新融資產品和發展供應鏈金融,發展以定單、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為抵押物的融資方式、貸款方式。還要充實基層金融機構的力量、進一步降低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積極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準入和營商環境。一是注冊登記環節,要從先照后證、證照分離轉向先照減證;二是投資建設環節,要從優流程、減要件、壓時限轉向負面清單+承諾制+備案制;三是生產經營環節,要減少生產許可,認證與許可制雙軌合并。
第四,進一步完善法律、健全法制、公正司法。切實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環境。對那些比較大一點的民營企業進行平等保護!捌降取斌w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平等進入,要取消各種隱性條款,如規模、資質、業績限制;二是平等獲得生產要素,如資金、土地、勞動力、技術;三是平等銷售產品和服務,破除產品招投標和政府采購方面或明或暗的所有制歧視。(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馬建堂)
(責任編輯:佟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