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深圳龍崗區致力全區低碳發展 綠色低碳路催生生態美

2018年10月22日 10:17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 楊陽騰

深圳國際低碳城。經濟日報 記者 楊陽騰 攝

  走進位于深圳龍崗區的深圳國際低碳城,只見湛藍色的天空下滿眼翠綠,清澈的池水潺潺流淌。山環水潤的風光在龍崗區并不罕見,無論是龍城廣場還是布吉河畔,處處都有天藍地綠水清的好景象。

  環境越來越美麗,生態越來越健康,不僅是看得見的直接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2017年,龍崗區空氣質量持續優化,PM2.5平均濃度從每立方米30.8微克下降至29.6微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5天,優良率達91.8%。

  這樣的“龍崗藍”得益于龍崗把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

  天藍地綠成為生態主色調

  自2013年起,龍崗借助國際低碳城的示范效應,在深圳率先開展了低碳發展策略研究,確定了龍崗未來低碳發展目標,列出了生態環境、低碳產業、低碳市政等23個具體發展指標;通過實施“4+2”策略體系,制定行動計劃,著重推進52個重點項目,在全區進行碳清單核查等。

  “綠色生態既是龍崗特有的自然資源稟賦,也是我們持續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低碳實踐的結果。”龍崗區區長戴斌在第六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龍崗分論壇上說,目前龍崗區有公園192個,綠道500多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6平方米,另有龍崗河等一批濱水空間水清岸綠,天藍地綠成為龍崗的生態主色調。

  2017年,龍崗區150家碳管控企業全部完成碳交易履約;新增綠色建筑標識評價項目49個,綠色建筑面積360.6萬平方米;全年通過節能審查工作實現節能量約2.7萬噸標煤。目前,龍崗已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大件垃圾100%資源化利用。同時,低碳環保的理念和實踐也日益融入市民群眾日常生活。

  低碳基因融入可持續發展

  依托生態資源稟賦,秉承高端低碳的追求,龍崗區將綠色低碳發展設為科技創新的價值取向和目標,不斷推動高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增添發展的強勁動力。

  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為例,隨著2012年項目啟動,帶動了眾多高新技術產業落戶,以點帶面形成低碳產業集群,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初顯。2011年以來,深圳國際低碳城所在的龍崗區坪地街道GDP年均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從25億元躍升為2017年的73億元。

  位于深圳國際低碳城拓展區的深圳市朗坤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進行廚余廢棄物、生活垃圾、動物固廢等有機固體廢棄物的綜合處理。集團董事長陳建湘說,1噸餐廚垃圾降解完可以產生70至100立方米的沼氣,1立方米可以發電2千瓦時,余下10%的沼渣可再加工成有機肥料。

  歷經10余年發展,朗坤環境集團有機廢棄物高效厭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厭氧發酵的時間縮短至7至10天,突破了厭氧發酵技術發酵效率低、發酵時間需30天的技術制約。陳建湘介紹,應用新技術后,深圳市紅花嶺生態環境園固體資源再生中心處理能力由200噸/日提升至600噸/日。目前,該中心每年可處理餐廚垃圾、果蔬垃圾等約20萬噸,每年可生產高品質生物柴油2萬噸,生產沼氣1800萬立方米,沼氣發電3000萬千瓦時,實現碳減排10萬噸以上。

  同時,龍崗區在節能凈化、生態修復、產城融合等綠色發展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繼而形成匯集新技術和高新人才的新經濟增長極。天安云谷是深圳“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目前已引入華為終端、鐵漢生態、康風環境等300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含14家綠色環保智能企業,形成了共享、協作、開放的產業生態圈。園區通過運用可視化的智慧能耗管理系統實現對園區水、電、燃氣等能源數據采集,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輸出可視化圖表,為園區的能源配比優化提供依據,助力企業節約能源消耗,打造綠色低碳園區。

  科技創新謀劃綠色未來

  實踐證明,科技創新作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內在力量,正激發出無限新動能。

  成立于2017年6月的“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是全國首家服務“一帶一路”環保領域的國家級平臺中心,該中心以促進國內外環保產業優勢資源集聚為目標,旨在為綠色低碳領域的成果轉化、技術產業化提供支撐。依托坂雪崗科技城等“4+2”重點片區,龍崗區規劃布局低碳產業、智能交通、綠色建筑等綠色元素,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實現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為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創造了新空間。

  目前,龍崗集聚著電子信息、智能機器人、新能源、跨境電商、低碳環保、應急等6大產業集群,擁有華為、比亞迪精密等知名企業及柔宇、云天勵飛等一批行業新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2000家。今年上半年,龍崗區GDP達到1952億元,在深圳市排名第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2017年龍崗區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4%、5.1%。(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楊陽騰)

(責任編輯:單曉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