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第十九屆中國發明家論壇暨發明創業獎頒獎典禮、中國發明協會第八屆五次理事和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圍繞“人工智能 助力發展”主題,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同時表彰了在發明創造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個人和團體,2024年度共有101人獲“發明創業獎人物獎”,1425個項目分獲“發明創業獎成果獎”“發明創業獎創新獎”“發明創業獎項目獎”。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在講話中指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我國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競合的“關鍵領域”。
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鵬起表示,此次論壇以“人工智能助力發展”為主題,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人工智能的實際運用很有意義,希望廣大發明人加強交流、增強合作、共促創新,共同探索知識產權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路徑新方法,不斷推動發明創新事業邁向新高度。
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余華榮主持大會。
當天發明家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和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鄒如強,分別以“面向雙碳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創新材料技術與工程應用”“中國材料科學發展挑戰與機遇”為題做主旨報告。
張立群指出,當前傳統材料產業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亟待轉型升級。其團隊研發出生物基橡膠材料等系列原創新材料技術,通過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替代傳統石化原料,大幅降低材料制備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提升材料性能,并已在輪胎制造、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實現應用實踐。
鄒如強分享團隊在新型熱管理材料和催化材料的研究進展表示,材料科學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基石,通過加強原始創新,并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可有效提升新材料研發效率。

本次大會由中國發明協會、科技日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共同主辦,為我國發明創新領域搭建了一個高規格、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通過聚焦人工智能,深入探討其在多領域的應用與發展,不僅為發明家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會同期舉行中國發明協會第八屆五次理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黨委會、理事會工作報告、理事會人員調整等有關事項。(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