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子晨
2024年,73%的樣本企業銷售額同比下滑,其中近三成企業下降了10%~20%;實現正向增長的樣本企業占比為24%,其中18%的樣本企業增幅在5%以內;72%的樣本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降幅10%以內的占比為26%;有22%的樣本企業凈利潤實現正增長,但增幅集中在5%以內;31%的樣本企業預計2025年銷售額將與2024年持平,45%的樣本企業認為將下降,預期增長的企業占比為24%……
近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香港科技大學利豐供應鏈研究院共同撰寫的《2024—2025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通過針對百貨零售樣本企業的調研得出的上述數據可見,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現下降態勢,百貨零售企業正面臨盈利空間持續壓縮的挑戰。隨著消費需求分化、競爭加劇,為有效應對市場挑戰,百貨零售企業正通過多維調改重塑商業。從實體空間、業態組合、商品品類與戰略定位等領域的系統性升級,推動百貨零售業加速從傳統賣場轉型。
整體呈現疲弱態勢
降本增效成為行業共識
根據調研,2024年,73%的樣本企業銷售額同比下滑。其中,14%的企業小幅下降,降幅5%以內,25%的企業出現5%~10%的中度降幅,近三成(29%)企業下降了10%~20%,另有少數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降幅超過30%。實現正向增長的樣本企業占比為24%,其中18%的樣本企業增幅在5%以內,僅少數企業突破更高增長區間。另有4%的樣本企業維持銷售額同比持平。
銷售下滑的情況下,企業盈利承壓。調查顯示,2024年,72%的樣本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下降超過20%的企業占比為22%,下降幅度在10%~20%之間的樣本企業占比為24%,降幅10%以內的占比為26%。只有22%的樣本企業凈利潤實現正增長,但增幅集中在5%以內。
報告分析已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的17家企業數據顯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負(虧損)的有6家,包括友好集團、豫園股份、步步高、翠微股份、中央商場和歐亞集團,占比為35%;盈利增加或者減虧的也是6家,占比為35%。盡管絕大部分企業(65%)扣非凈利潤為正,但為正的企業中,有65%利潤下降,有的降幅較大,面臨整體盈利空間持續壓縮的挑戰。
報告認為,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下滑,核心問題可歸結于客流與消費能力的下降。從細分維度看,61%的樣本企業客流下降,其中25%的企業出現超過10%的下降,近四成(35%)企業降幅在10%以內;客流量增長的樣本企業占比為27%,增幅集中在10%以內;客流持平的企業占12%?蛦蝺r同比下降的企業占比為47%,持平的樣本企業占比為31%,同比增長的樣本企業占比為20%?傮w看,百貨零售企業整體呈現疲弱態勢。
在以往處于增量市場時,百貨零售企業的經營重點多放在渠道建設上,包括新開店、建立全渠道體系,拉新引流等。當前,在存量市場下,企業很難再通過外延擴張中獲得增長,新渠道的建立難有更大突破,各類營銷也處于常態化,因此,企業的管理重心必然后移,在人力效率提升與組織變革、供應鏈管理與流程優化、能耗管理與空間重構,深度品牌聯營等方面著力,降本增效。
由此,降本增效成為很多企業年報的高頻詞匯,已成為行業共識,如天虹在2024半年報中提及,公司持續優化成本費用結構,健全成本費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繼續推進降本控費“擰毛巾”專項計劃。重慶百貨也提到將持續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包括加強經營現金流管控,強化資金收支、債權清收和存貨管理,提升效率和經營質量;組織優化全覆蓋,人工成本總量、存量同比均減少,提升靈活用工占比等。歐亞集團則提出,公司全員行動,過好緊日子,算好精細賬,把好節約關,實施“降成本、降費用、降損耗”的“三降”工作,提質增效;強化修舊利廢,加強成本管理與預算管理,確保每筆支出都用在“刀刃上”,管理上“毫厘”必爭,效益中“錙銖”必較,把企業精神中的“勤儉善持”進一步夯實,精細化管理再上新臺階。
降本增效更直接的體現是,企業自有員工數的減少。調查顯示,55%的樣本企業2024年的自有員工人數同比下降,39%的樣本企業維持不變,僅6%的樣本企業員工人數有所增長。員工人數的減少,一方面是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所致,另一方面是主動進行內部提質增效。
調改升級縱深推進
場景化體驗式是突破口
近年來,為有效應對市場挑戰,百貨零售企業紛紛進入調整改造期。調查顯示,2024年,66%的企業表示調改升級事件同比增多。同時,樣本企業認為加大調改升級是百貨零售業未來3年的首要發展趨勢(63%),比例明顯高出其他選項。
在2024年,適應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變化,多家零售商都在進行不同層面的調改,有的是形象升級、有的是內容更新,有的是業態轉型,有的是兼而有之,呈現多元化特征。
如國芳集團在2024年4月公布投資建設蘭州國芳百貨購物廣場主樓升級改造工程項目,圍繞創新第三代“超級百貨”商業定位與戰略來開展實施,局部開放的場景已贏得了眾多消費者和業界同行的贊譽,未來將有助于公司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與核心競爭力。
北京雙安商場2024年9月啟動逐層改造,以服務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社區為目標,將實現從空間場景、業態結構、品類品牌布局革新。據悉,外立面、室內空間改造同步進行,構建全新的生活體驗空間;3~5層通過內容孵化,打造全新會員中心、創新市集、社區活動中心等社交集結地,將進一步為消費者帶來松弛、鮮活、煙火氣的精致生活體驗。
在杭州大廈31周年慶之際,其外部環境歷經4個月“煥新”改造后也正式亮相。改造后的杭州大廈AB座外廣場和通道,變身“T”字街區,將成為日后時尚活動或國際品牌全球首秀的場所。同時,原來的停車區域統一規劃為步行街區,增添了水景、藝術裝置等景觀,為武林廣場商圈帶來新活力。品牌上,已有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入駐,其中有多個品牌是首次落戶中國。
2024年12月上!鞍俾揨X造趣場”正式亮相,這是百聯集團以二次元為突破口,對悠邁生活廣場進行更新升級后的最新成果。作為百聯ZX產品線的第二座項目,百聯ZX造趣場定位為“國內首家二次元生活方式聚集地”,以二次元、泛二次元、潮流青年三大人群為主力客群,打造北上海泛次元生活的商業地標。規劃了包括主題餐飲空間、共創多功能空間、游戲體驗空間在內的多個場景。在業態方面,百聯ZX造趣場會在衍生品零售的基礎上,引入更多種類的業態,提升優化消費者的游逛體驗。
實踐證明,在存量市場中,調改升級是零售業適應消費變化和應對競爭的必由之路。近幾年,雖然開新店數量減少,但企業調改項目逐年增加,并且不少項目在調改后,客流量和客單價都得到明顯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百貨調改升級中,也存在只注重“表”而忽略“里”的情況,有的商場花重金改造中庭,增加大屏,雖然花費了重金卻忽略了品牌和運營的提升。形象是“表”,運營是“里”,徒有其表,不如表里兼修,方為長久之計。
2024年年底,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全面部署、試點探索”思路,聚焦零售商業設施改造提升,通過推動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供應鏈提升,實現零售業高質量發展。
場景化、品質化、多元化也正是當前百貨零售調改升級、破局引流的重點方向。報告顯示,受消費疲弱和分流影響,客流不足是線下門店面臨的普遍問題,吸引客流到店的手段有很多種,包括打折、贈券、贈品、購買流量等,但這些手段通常以犧牲毛利為代價,無法做到常態化。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演變,場景化與體驗消費正在呈現出深度融合的趨勢,創造互動場景、提升消費體驗,以此提高顧客粘性,并帶來新的增量,才是長久、可持續的方法。優秀的商業項目普遍在場景化設計和體驗上有特色,這也將在2025年進一步凸顯。
以上海新世界城為例,升級后的商場引入了世界最高室內攀巖墻、全球首家“火影忍者世界”主題樂園、杜莎夫人蠟像館、新世界冰雪世界、中國百貨首家海洋水族館等多項體驗項目。這些項目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成為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于此,商業場所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場景營造或體驗活動,而是致力于打造一個綜合性的消費生態系統,不僅能吸引不同年齡層和興趣愛好的消費者,也能讓消費者在其中享受到全方位、多層次的消費體驗,從而延長他們在場所內的停留時間,提高消費轉化率和顧客滿意度。
此外,存量競爭環境下,百貨零售企業想突圍增長,核心戰略應是提升商品能力。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單一的商品種類與傳統的運營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眾多百貨零售企業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通過優化商品結構、強化供應鏈管理、提升商品創新力等方式,有效增強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調查顯示,關于百貨零售未來的經營重點,82%的樣本企業認為是提升商品力。
AI驅動運營提效
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斷推進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業的背景下,百貨零售企業也正在積極擁抱數字化與AI技術,以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與成本的降低。近年來,眾多百貨零售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與AI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報告顯示,AI的快速普及也給零售業帶來新的變革,但垂類模型的開發相對滯后,AI在零售中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主要的應用中,39%的企業表示使用了文檔處理,36%的企業表示使用了圖文生成功能,32%的企業表示使用了代碼生成功能,25%的企業表示使用了信息搜集、智能導購功能。不過,AI對零售行業的變革性影響,行業有高度共識,82%的企業反饋AI將對零售行業的數字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已有企業在數字化及AI應用方面走在行業前列,如銀泰百貨開發了結合視頻監控數據和AI算法的防損工具,用于自助收銀機,實時監控顧客行為,有效防止偷竊行為,提升了空間運營效率。同時,其還利用AI生成商品圖庫和話術,通過AIGC技術大幅降低了數字化內容生產的成本和時間,提高了購物轉化率。此外,銀泰推動品牌商與百貨店合作,實現導購與AI的職能轉換,重點解決商品運營關鍵環節的問題診斷和營銷預測,進一步優化了運營流程。
重慶百貨通過管理提效、組織流程再造實現數智化發展,建立了統一標準、集中審核、優化流程等機制,實現了“共享中臺+結算數智化、資金數智化、稅收數智化、應收數智化、費控數智化、檔案數字化”六大能力,整合數據,業財融合,系統流程優化。通過數字化的運用,使事務性工作向管理性工作轉變,大幅縮減了人工成本。
某知名零售企業引入AI智能客服系統后,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在線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移動應用等多種渠道與AI客服進行互動,獲取商品信息、查詢訂單狀態、提出投訴建議等。AI客服不僅能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求,還能根據消費者的購物歷史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優惠信息。智能化服務的方式,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報告認為,隨著數字化的持續演進和AI應用的不斷深化,在DeepSeek的催化下,百貨零售業在運營提效與成本控制方面的創新實踐將更加豐富多樣。如可以利用AI驅動的智能數據分析工具,商場可以實時監測和分析消費者行為偏好、銷售數據等關鍵指標,實現高效運營、精準營銷等精細化管理策略,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又如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優化商場的基礎設施和運營流程,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調、能源管理系統等,實現節能減排,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提升商場的舒適度和顧客滿意度,為消費者創造更加舒適的購物環境。
《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力爭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務優質、智慧便捷、綠色低碳的現代零售體系。在國家“雙碳”戰略指引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商品的可持續性,綠色消費正在成為消費新趨勢,綠色革命也正在重塑零售業生態,不少百貨零售企業正通過創新方式向綠色和低碳轉型,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如上海黃浦區的“無廢商圈”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購物消費理念,區內新世界大丸百貨積極開展化妝品空瓶回收、咖啡自帶杯、光盤行動等活動,實現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可回收物循環利用;香港廣場通過設立共享書柜,方便顧客循環紙質書籍;BFC外灘金融中心搭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時反映關鍵設備的能耗動態及設備自動調控以減少能源浪費。又如南京東路商圈采用節能調適,融合虛擬電廠、區塊鏈溯源等前沿技術,開展對恒基名人購物中心、第一百貨商廈等地標實施能源審計,項目完成后,預計節能量可達近萬噸標準煤,成為國家綠色商場試點示范。
報告顯示,促進零售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商場和零售企業采用節能環保技術,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將有助于提升零售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