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3時許,D2404次列車在深圳北站即將關門時,一名女乘客竟用身體強行阻攔車門,只為等同行的人。站臺工作人員苦勸無果,最終同行者雖得以上車,但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讓公共秩序蒙上了陰影。在高鐵車門緩緩閉合的緊要關頭,這位“伸腿姐”用身體丈量的不是同伴遲到的距離,而是與文明規則的差距。她腳尖抵住的,不只是列車狹窄的門縫,而是全社會對規則共識堅守的底線。
高鐵運行分秒必爭,單次延誤5分鐘,便需調整后續10余趟列車的時刻表,影響上萬旅客的行程,而強行阻門更可能引發夾傷、跌落等嚴重事故。從上海虹橋站兩名乘客因爭執不下車造成7分鐘延誤,到南京行李卡門鬧劇,再到安徽女教師為等丈夫攔車、廣州男子強行扒門逼停列車,此類荒誕事件不斷上演,暴露出規則堤壩存在諸多漏洞。令人痛心的是,2000元的罰款對這些違法者而言根本無關痛癢,他們轉身又能若無其事地購票乘車。當“壓哨冒險”被當作“經驗”四處宣揚,當“特殊情況”成為逃避責任的擋箭牌,規則的天平早已嚴重失衡。這種利己主義如同慢性毒藥,正悄無聲息地侵蝕著社會對公序良俗的堅守。
重塑規則堤壩,得軟硬兼施。法律上,要大幅提高違法成本,讓強行阻門者承擔法律責任,還要留下征信污點;科技監管方面,讓高清攝像頭時刻發揮作用,讓違規行為無處遁形;教育方面,需將公共安全課深度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讓孩子們自幼便深知,“紅燈停”并非僅是基于攝像頭的約束,而是源自內心的自覺堅守。社會監督亦不可或缺,要對違規行為進行及時、公正的報道與曝光,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這不僅能讓違規者無所遁形,更能對其他潛在違規者起到有力的警示作用。那些心存僥幸、妄圖違規的人,終將在“黑名單”限乘機制的鐵腕之下自食惡果。
規則意識的覺醒,要從對“微小裂痕”零容忍開始。每個人心里都要有警鐘:你今天伸腿阻攔,明天就可能被困在晚點的高鐵里;你此刻僥幸插隊,最終會讓社會陷入無序。只有當規則融入我們的日常習慣,對規則的敬畏如同呼吸般自然而然,我們方能切實推動文明前行,構建起穩固的社會秩序,守護好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
作者:金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