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實名制尷尬
黃牛黨最大的后臺,還是鐵路系統里的“內鬼”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米艾尼 | 北京報道
每年春節集體大遷徙時,火車票都成為一個死結。“黃牛黨”的猖獗,鐵路部門“內鬼”里應外合,逼得人們不得不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高價票,吃虧的是老百姓,造福的是小部分利益群體。
這種“一票難求”的局面,讓人們不斷探討著解決買票難的方案。其中,把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正在實行的“火車票實名制”引進中國的呼聲最高。
今年春運,鐵道部終于決定在廣州、四川兩地試行火車票實名制。多少年的呼吁和期待成為了現實,人們滿心期望,今年的春節,不再為買一張回家的車票使盡渾身解數。
然而實名制實行之后,效率低下、技術落后等等問題馬上凸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黃牛黨”,似乎也逐漸找到了新制度下的突破口。
一系列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催生出新的疑問。如何讓實名制發揮其應有作用,成為新課題。
爭論六年
火車票實名制第一次被提出來是在6年前。學者蔡茂松撰文指出,火車票實行實名制時機已到。這之后,每年春運期間,火車票是否該實行實名制都會成為熱議話題。同時,源于火車票實名制的議案,也被一次次提到全國兩會上討論,又一次次無疾而終。
直到2007年春運期間,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仍然公開表示:火車票實名制“不可行”。這個結論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2009年1月,春節前夕,網絡上傳播的一段名為“實拍北京站37號窗口售票員內部大量出票”的視頻,點燃了人們的憤怒情緒,也許,這是火車票實名制的助推力之一。
盡管如此,火車票實名制在今年年初突然破繭而出,還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鐵道部鐵路科學院專家何邦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鐵路部門對實行實名制一直不太積極,他個人從未被邀請參加過鐵道部組織的關于實名制的任何討論,也沒有聽說鐵道部召開過大規模的專家論證會。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發也不清楚在今年春運時施行實名制的具體原因,他和一些管理學的專家,曾經在一次論壇上為火車票實名制提過一些意見,不過那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也不具有任何官方背景。
為何選擇在廣鐵、成鐵施行實名制,人們也同樣心存疑惑。雖然鐵道部政治部主任高曉兵公開表示,在廣鐵集團和成都鐵路局的部分車站試行實名制是因為他們的條件相對比較成熟,對實名制的呼聲最大,但人們還是對此有許多不同的理解。
“按照正常思維,改革的第一槍,應該打響在一個運力相對充足的地方,這樣比較容易成功,尤其是在相應的配套設施都還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系教授劉學,對這一次火車票實名制改革的“誠意”,仍有存疑。
高射炮打蚊子
作為長期研究執行力的學者,李開發覺得,實行實名制的操作辦法令人擔憂。
他認為,廣鐵的實名制使火車站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購票、驗證、核查,不僅程序復雜,工作量劇增,更重要的是,每逢節假日人流如潮,車站應開的車次本身就不少,加開的車次又很多,怎么能便捷、快速、高效地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
“我們看到的是,在人潮洶涌、肩扛手提、形如長龍的候車、上車隊伍面前,實名制這種操作方法顯得有些‘笨’,不僅大大延緩了購票驗票速度,同時也給車站帶來巨大的工作量,乘車人也多了不少麻煩。”
李開發的建議是,在火車票的管理軟件上增加一個四位數的數碼框,購買火車票時報出身份證最后的四位數,打印在票面上,上車查票時與身份證對號。
“我向IT專業人士咨詢過,他們說要實現這個設計,車票的軟件升級只需兩小時。對購票人來說,沒有任何麻煩,不會造成侵權與泄漏,即使代其他人購幾張票,也不過是抄幾個數字而已;對售票員來說,工作量也減去不少。”
不止李開發,不少專家都曾經為實名制的操作細節獻計獻策,只是并沒有被采納。
在身份證與車票核對的管理流程上,劉學認為現在的做法是“高射炮打蚊子”。“買票、進站、上車等很多環節都要有專人拿著身份證逐個核對,效率極低。這要給人們增加多少乘車的時間成本?”
他認為只要控制好一個關鍵性環節就行了。“在火車運行過程中,大家的時間最充裕,只要在那個時候對身份證和車票進行驗證就夠了。不過懲罰力度必須加強,假使身份證與車票不一致,要成倍地罰款。這些需要公安和鐵路等部門通力合作,抓住一個環節,而不是地毯式搜索,所有的環節都一把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試行火車票實名制的核心目的是打擊“黃牛黨”倒票,但從廣鐵的實名制試驗來看,手段高明的“黃牛黨”已經想出了新對策。
今年春運期間,廣鐵集團開通了15000條電話訂票線路,比2009年春運增加了7000條。但是倒賣車票的“黃牛”們仍然可以鉆空子:他們用自己的身份證或用他人的身份證、甚至編造身份證號碼,撥打電話預訂車票。
根據實名制售票規則,通過電話訂票每次可以預訂3張,在次日24小時之前票額被凍結在窗口,等待訂票人憑身份證和訂票流水號取票。如果逾期不取,預訂的車票將被退回票庫,第二天7點重新進入售票程序。
售票規則還規定,通過電話可以取消預訂,取消后車票將瞬時重新進入票庫。“黃牛”們正是利用這一規則,打了“時間差”。
黃牛成功訂下車票后,有組織、有目的地在非繁忙時段對某方向車票進行取消再訂購等反方向操作,通過撥號器的搶撥,一直將訂票信息“緊握在手”,同時在網上搜羅愿意出高價“手續費”購買車票的旅客,等到他們提供正確身份信息后,“黃牛們”就能給旅客提供正式的訂票號,可在任何一家取票點取到車票。
也就是說,火車票實名制只是給黃牛的倒票活動增加了一些技術難度,離根治還很遠。劉學認為:“技術細節都可以在試行中慢慢改進,最大的障礙還是制度問題。”
“黃牛黨最大的后臺,還是鐵路系統里的‘內鬼’。‘內鬼’不除,只不過是阻攔了一部分沒有關系的‘小黃牛’,實名制最終可能淪為一場作秀。”劉學坦率地說,如何除掉“內鬼”,就是鐵路系統內部的管理問題了,“沒有競爭機制,革自己的命總是有難度的。”
在他看來,要提高鐵路的服務水平,就必須打破“鐵老大”的“獨家經營”地位,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等到高速鐵路網建成以后,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就不再只有一兩條線路,我們完全可以在一些地區和線路上推行區域性公司管理體制,引入競爭。”
他介紹說,20多年前日本進行鐵路改革時,將全國鐵路分為6個主要的地理區域,成立了6家客運公司,并建立了一家全國統一運行、向客運公司租借線路的貨運公司,實現了鐵路民營化、市場化。
劉學說,只有打破“鐵老大”的壟斷,鐵路部門才能夠真正地站在乘客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加強內部的管理,中國的鐵路行業才能逐漸走向成熟,“那時候,買票難的問題恐怕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了”。■
(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責任編輯: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