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敬:文化產業才是永遠的朝陽產業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澳门无码AVAPP,在线观看偷拍视频一区,人人澡人人模人人爽手机版

吳子敬:文化產業才是永遠的朝陽產業

2011年04月07日 10: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國家創推委秘書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吳子敬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王笑/攝

 

 

    國家創推委秘書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吳子敬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王笑/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7日訊(記者王婉瑩)  4月6日下午,國家創推委秘書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主任吳子敬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就文化產業戰略發展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頁面


    加強文化產業是中國下一步的必走之路

 

    吳子敬說,“十二五”時期我國首次提出推動成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自建國以來文化產業的戰略性突破,也是歷史性的突破。2000年,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之前,我們一直講文化,不敢講產業。好像一講產業,就把文化給玷污了,就把文化市場化了。認為市場化的東西就會變形,就會降價。這是不正確的。 

 

    中國經濟到了一個轉型的關鍵點,“拼資源、拼勞動力、拼環境”的階段已經結束。中國經濟急需轉型。2008年的金融風暴,標志著美國的文明時代已經結束。如果不認識到這個問題,世界發展會受到挫折,中國的經濟會走向迷茫。吳子敬認為,2008年10月在世界形勢發展新變化的情況下,認識到中國文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在當前世界價值觀發展方向不決定的時機彰顯中國文化的力量,是我們的一大重任,我們完全有理由向世界呈現中國模式。

    吳子敬進一步解釋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翻開人類文明的歷史,只有中國的文明和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層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美國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美國的文化都不如全聚德和同仁堂的文化。

    中國的文化產業從自覺到不自覺、從小型到大型、從沒有品牌到品牌,中國用十年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歷程。比如,在2000年,我國國產片只有83部,2010年超過500部;2000年,我國電影票房9.6億,2010年突破100億。

    文化產業要想成為支柱型產業必需達到國際標準指標,也就是說文化產業必須占GDP總量的5%。我國從2000年的1.7%開始,奮斗到2004年的2.5%,但仍與5%相距很遙遠。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幾大城市已經完成了5%的任務,首先是北京,第二個是上海,第三個是深圳。北京這兩年來,文化產業占GDP的增加量每年以21.9%的速度飛速增長。在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統計文化產業總產值達到804.3億。這個產值打破了房地產行業、零售業、交通業、管理業,成為了北京市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這個數字說明我國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企業環境,已經意識到加強文化產業是中國下一步的必走之路,勢在必行。”吳子敬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