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東,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好客”。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壯美風光,讓“好客山東”成為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哪個地方不想成為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成都太古里開創城市更新與商業人文共生的新范式,古都西安以傳統文化“演出+消費”強勢出圈,安徽“大黃山”戰略開啟“門票經濟”向“全域價值”躍升……放眼全國文旅發展格局,大有“群雄逐鹿”之勢。
對于文旅資源富集的山東而言,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提振消費的應時之舉,更是強省建設的戰略選擇。然而從文旅大省邁向文旅強省,山東依然需要加快補齊短板、突破瓶頸制約。
如何打好主動仗,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4月25日,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德州召開。會議釋放鮮明信號:聚力塑造山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營造“全民寵客”濃厚氛圍,擦亮“好客山東”金字招牌,努力打造國際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靶心已定,關鍵是打法要明。會議提出塑造提質升級、多元發展、數字智慧、協同共進、基礎支撐、市場環境等6個方面新優勢,為文旅大省“進階”之路明確了主攻方向。
文旅產業喜“扎堆”,不喜“孤島”。日前開通的“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串聯起沿線文旅資源,吸引游客深度體驗,成為一張移動的山東文旅名片。再看威海,整合沿海資源打造的千里山海旅游線,催生出火炬八街、布魯維斯號等一批網紅打卡點。山東文旅資源富集,只有深度挖掘、串珠成鏈,推動景區全域合作、產品全域優化、線路全域統籌,才能激活文旅融合“乘數效應”。
只有想不到,處處皆“風景”。河南許昌胖東來去年營收170億元,被網友稱為6A級景區。電視劇《繁花》熱播,讓默默無聞的上海黃河路家喻戶曉、游客如織。山東也有好例,像德州樂陵影視城,抓住《國色芳華》《唐探1900》取景地流量紅利,已接待游客約200萬人次。
“出圈”的背后是跨界融合。文旅跨界融合既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又能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不久前,濟南市精心策劃刀郎演唱會,聯動推出多項優惠政策,帶動文旅綜合消費24.6億元。強化跨界思維,做好“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文章,正當其時。
文旅融合玩法多多,但不能忽視它的服務屬性,服務也是重要競爭力。比如,泰山景區推出登山助力機器人,極大提升了游客登山體驗,收獲網絡流量的同時,也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嘗鮮”。小到設施裝備,大到酒店高鐵,山東將加強出行支撐、服務支撐、配套支撐,筑牢文旅發展根基。
除了硬件升級,軟件升級同樣重要。近期,入境游持續升溫,得益于區位優勢,韓國人“周末游山東”成為新風潮。抓住機遇大力優化支付、出行、景點預約等服務,完善多語種服務、標識標牌等,才能讓入境游客玩得好還“不見外”。
山海交響,海岱日新。從“好客”到“寵客”,山東文旅產業的升級躍遷,定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更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