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灘、豫園、東方明珠“老三樣”,還應呈現更多新花樣 “入境游第一站”如何更好游更好購
從長風公園碼頭出發,游船行進在蘇州河上,自動天窗緩緩打開,引得駐滬領館官員與外籍友好人士一陣驚嘆。至外灘源碼頭下船,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君廷看到指示牌上的路線,指著起始站丹巴路碼頭至長風公園碼頭一段說:“下回讓女兒來重游,要把這一段補上。”
被“種草”的不只有歐君廷。記者發現,上船的5名外籍人士待在上海的年頭人均不下10年,卻無一人知曉蘇州河上也有游船。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市政協昨天舉行的上海市“十五五”規劃編制外籍人士建言座談會上,類似問題被充分地討論:國際游客需要的產品上海究竟有沒有?在國外游客常使用的平臺上展示得是否足夠?除了外灘、豫園、東方明珠“老三樣”,上海還有哪些新花樣?……
眼下,文化差異、時間成本、如何觸達的問題仍待攻克。市政協“持續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設,全力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重點課題組成員、上海師范大學文旅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翔認為:“上海入境旅游需從‘我們有什么’轉變成先了解‘國際游客需要什么’或‘什么是國際游客眼中的真問題’,在了解基礎上再作針對性改變。”
上海“好游”如何出圈
這個月底,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山下努的女兒要從日本來滬。刷了刷海外社交媒體,她的第一站選擇了武康大樓。
海外社交媒體、網紅、網站的作用正被越來越重視。歐君廷列舉此前美國網紅“甲亢哥”的中國行,“這些視頻同步在海外平臺,即為有效引流。”他認為,目前上海“好游”大多局限在國內平臺尤其是App端的傳播。但事實上,仍有為數不少的美國人或歐洲人做旅游攻略時,首先會搜索網站。“上海不妨將諸如蘇州河游船這樣偏深度旅游的產品介紹,放在國外游客常會使用的網站上,增加觸達率。”
這成為了不少與會外籍人士的共識——在他們國家的知名數字平臺上,“上海”是個響亮的名字,但“上海旅游”仍然面目模糊。或者說,在國際游客手機里安裝的必備旅行App上,上海產品有多少、有哪些?
變化在一點點發生。比如海外年輕人經常使用的一款“目的地旅游平臺”(GetYourGuide)——馮翔發現,一年前平臺上的上海產品非常少,“現在已有200多頁產品,而且內容已變得更豐富,自行車騎行、登頂都出現了,甚至連上海早餐都成了熱賣”。
覆蓋面仍需擴大。馮翔認為,除了海外平臺,精準觸達同樣重要。這就需要豐富的大數據畫像。“外國游客經常集中的地方有哪些——譬如餐廳,我們產品有沒有到達?從早上、中午到晚上,這些游客分別去了哪些地方?”她告訴記者,很多外國游客提出城市的旅游推廣應該更有服務意識,比如一張美輪美奐的景點照片下面應該包含開關門時間、價格、具體地址等細節。
“好游”如何成為“好購”
在中國待了三十幾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國教院客座教授、韓國人洪原淑接待過不少家鄉來客,發現她們對絲綢情有獨鐘,每次帶貨都要塞滿行李箱。曾有親友向她展示絲綢做的傳統韓國服飾,穿了十多年,依然愛不釋手。“每次來都會到南京東路、外灘附近買絲綢,實際上這些店也是她們閑逛時偶然發現的。”洪原淑說,如何讓偶然變成必然,值得思考。
購物對于遠道而來的歐美游客來說,可能不是首選。歐君廷說,來上海的旅途很長也不便宜,他們更想好好感受一下城市,若購物也會聚焦一些文創或具有中國特色的伴手禮,如絲巾、旗袍。對于商務旅行者來說,離境退稅商品是不錯的選擇。
好購的前提是支付便利。
不久前,“Shanghai Pass”推出為入境游客創新打造的涵蓋“文商旅交”場景一日通票產品。這款城市通票產品被寄予推動入境“流量”成為消費“增量”的厚望。與日本知名的“西瓜卡”一樣,“Shanghai Pass”也一樣涉及酒店、賓館、交通。座談現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程梅紅介紹,目前咖啡店也正努力進入“Shanghai Pass”覆蓋范疇。“推廣應用‘Shanghai Pass’,我們也想協調國際卡組織降低交易費率,提高外卡POS機場景覆蓋率,提升消費體驗感。”
(本報記者 蘇展 )